改革创新 开放奋进 永远向前 ——写在“迈向一 |
发布时间:2018-12-15 10:30 | 浏览次数: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最鲜明的旗帜。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科技、军事、外交等各个领域实现了伟大的变革。清华大学自觉深度融入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继承和发扬优良文化传统和光荣革命传统,吸收世界先进的办学经验,改革创新、开放奋进,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走出了具有清华风格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发展道路,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一、坚守育人初心,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改革开放40年来,清华大学始终坚持“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培养特色,在实践中确立了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形成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具有健全人格、宽厚基础、创新思维、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实现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成为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拔尖创新人才。 学校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始终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持续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研究,全面推行“因材施教”教学模式,探索慕课及混合式教学新模式,率先实现本科四门思政课全部上线,其中三门课程登陆国际edX平台,吸引来自1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学习者选课。从20世纪90年代全面推行学分制、调整本科专业学制、开展全校教育思想大讨论、实行大学生研究训练(Students Research Training)计划,到21世纪发布《清华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四十条》、实施“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再到新百年后实施《清华大学关于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全面推行本科生大类招生、培养和管理,全面实施博士生招生“申请-审核”制,成立通识教育试验区——新雅书院,推进“三位一体、三创融合、开放共享”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努力打造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大力推进文理渗透、通专融合,给学生更大的学习自主权和更大的成长空间,着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重视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始终坚持将教书育人作为教师的第一责任。实施人才强校核心战略,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创新教师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建立符合现代大学发展的人事管理制度,营造有利于教师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继20世纪90年代设立“学术新人奖”“清华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后,学校2004年设立“清华大学突出贡献奖”,2017年设立“清华大学新百年教学成就奖”和“清华大学年度教学优秀奖”。遵循“引进与培养并重”的方针,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重视教师发展工作,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建立并完善教师发展体系。推出“开放交流时间”(Open Office Hour)制度,缩短师生距离,构筑有温度的教育。 学校坚持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教育引导广大职工立足岗位,主动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寓思想政治教育于管理服务工作之中。创建人文、绿色、开放、智慧校园,陆续修建大批教学、科研、生活等设施,提供优质后勤服务,建设研究型、数字化、开放式现代化图书馆,搭建智能化多媒体教学信息网络,改善学校育人、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201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评价说:“一所大学和她所培养的人才,在一个大国自强和崛起的过程中发挥了如此重要的作用,放眼全球,也是少有的精彩!清华大学不愧为引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面旗帜!” 二、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切实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学术研究水平是一流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大学要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际学术前沿,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努力创造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改革开放40年来,清华大学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主动调整学科布局,优化学科设置,实现了由多科性工业大学向综合性大学的转型。目前,全校共有20个学院、58个系,覆盖了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医学、哲学、法学、文学、历史学和教育学等11个学科门类。2017年发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清华大学有21个学科获评A+,并列全国高校之首。 学校积极开展国家急需的战略性研究、探索科学技术尖端领域的前瞻性研究、涉及国计民生重大问题的公益性研究,不断提升学术研究水平。20世纪80年代,学校在服务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应用研究为主体、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为两翼的发展格局。20世纪90年代,学校提出“顶天、立地、促转化”的科技工作指导思想。“顶天”即完成国家重大技术攻关、高新技术研究和基础研究,在世界科技前沿拼搏;“立地、促转化”即为国民经济主战场服务,面向企业、面向地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进入新世纪,学校进一步确立了“顶天、立地、树人”的科研理念,将“树人”作为科研工作的最终落脚点。进入新百年以来,学校不断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提出了“尊重学术权力、强化问题导向、促进开放合作、建设创新文化”的基本原则,持续改革和完善基础研究、智库建设、军民融合、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体制机制,破除制约跨学科交叉研究的制度障碍,建立健全开展前沿研究和服务国家战略有机结合的科研管理模式,努力推动学术研究由跟踪向引领的跨越。1980-2017年间,清华获国家科技奖547项,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作为项目牵头完成单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7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1项。 三、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一所大学要想在国家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不仅要有卓越的创新能力,更要有执着的服务精神。改革开放40年来,清华大学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优势和科技优势,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学校先后与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百余个地级市广泛开展校地合作,不断探索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有效途径,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自1996年开始,学校先后在广东、北京、河北、浙江等地设立地方研究院,在江苏、安徽、天津、山西、四川等省市建立了8个派出研究院和1个校地共建、清华管理运营的超算中心。1994年,学校成立清华科技园,至今已有1500多家企业和机构入驻,是全国唯一的A类国家大学科技园,也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入园企业最多的大学科技园之一。 带着责任和感情深度开展对口支援和定点帮扶工作。学校从2001年开始持续深入开展对口支援青海大学工作,帮助青海大学从一所西部普通高校发展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并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清华作为组长单位从2010年开始和11所高校一起以团队方式开展对口支援新疆大学工作,推动其综合实力实现全面提升、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2013年起清华大学对口帮扶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彝族自治县,在教育、医疗、智力、产业、党建等多个领域开展帮扶工作。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驱动、以队伍建设为基础、以品牌建设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整合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开展高质量、高层次、多形式的继续教育,培养了大量各地区、重点行业和领域急需紧缺的高素质人才。2003年起,学校以“传播知识,消除贫困”为宗旨,面向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开展教育扶贫工作。至2018年,累计建立1100 多个县级教育扶贫远程教学站。开展远程和面授相结合的教育培训,累计培训贫困地区地方党政干部、中小学师生240余万人次。 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 大学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改革开放40年来,清华大学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清华传统,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构建具有清华特色的现代大学文化。学校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清华是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创始单位之一,20世纪80年代开始招收研究生,2008年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年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不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研究,巩固其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大力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20世纪80年代开始恢复文科,先后成立经济管理学院、法学院、美术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五道口金融学院、人文学院、社会科学学院。进入新百年后,学校实施文科建设“双高”计划,建立文科资深教授制度,大力建设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立足国际学术前沿的教材体系、课程体系和学术体系。成立智库中心,培育和打造高端智库。2015年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入选国家高端智库建设首批试点单位。积极推进与海外进行对话和交流,连续举办7届世界和平论坛。设立“人文清华”讲坛,全方位呈现清华的人文成就和思想成果,推动人文日新、社会进步。近40年来,学校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102项,取得了“清华简”研究等一批有广泛影响的思想文化成果。 重视加强文化建设,制定实施《清华大学文化建设“十三五”规划》,推动文化强校。以全面深入实施《清华大学章程》为核心构建内部制度体系,实施《清华大学制度建设“十三五”规划》,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学校注重总结凝练清华的精神文化,20世纪90年代在全校范围内组织清华精神大讨论,以举办90周年校庆、100周年校庆为契机深化清华精神文化的认识并广泛宣传。“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精神,“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风格,“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培养特色,“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学术品格,已成为清华文化最鲜明、最深沉的核心要素,融入了一代代清华人的血脉灵魂。 五、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提升全球影响力 开放办学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推动知识交流、知识创新、知识应用和文化互鉴融合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40年来,清华大学积极开展多渠道、高层次、实质性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完善全球布局,与一批世界知名大学和机构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对全球性重大问题进行学术研究,在全球范围内大力延揽海外名师,通过联合培养、学生交换、主办国际会议等多种形式显著地促进了科学研究、队伍建设、人才培养以及国际化校园建设,学校国际声誉和影响力不断提升。1978年6月,邓小平同志在听取教育部关于清华大学工作汇报时,作出了扩大派遣留学生的重要指示。我国向美国派遣新时期第一批留学人员中有9名清华教师。2017年,清华师生累计14000多人次前往104个国家和地区交流访问。目前,学校共与全球50个国家的282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签署了校际协议,有来自128个国家的3700多名国际学生在清华学习。 进入新百年,面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和高等教育的变革与机遇,2016年,清华大学制定了学校历史上第一个全球战略,旨在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创新人才,开展服务中国和世界的高水平研究,深入推动国际交流合作。2015年6月,清华大学和华盛顿大学在微软公司的支持下在美国西雅图创建了全球创新学院;2016年9月,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正式开学,旨在培养了解中国的未来世界领导人;2017年2月,清华大学与米兰理工大学举行了中意设计创新基地签约仪式;2017年4月,由清华大学倡议发起的亚洲大学联盟正式成立;今年10月,清华大学东南亚中心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奠基。今年12月,清华大学拉美中心在智利成立,标志着清华大学的全球战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清华大学致力于践行国家教育对外开放战略,在全球展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努力发出中国高等教育的声音。 回顾40年来的砥砺奋进、突出成就和宝贵的经验,总结有清华特色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我们有四点深切的体会: 一是始终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学校党委切实担负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1978年学校党委提出“向‘四个现代化’进军”,80年代至90年代明确了建设“世界一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的奋斗目标和重要节点,21世纪初明确了“三个九年,分三步走”总体发展战略,百年校庆之后提出“将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清华风格统一在办学实践中”,去年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2020年达到世界一流大学水平、2030年迈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2050年前后成为世界顶尖大学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学校党委始终坚持“三个认识一致”,“一张蓝图绘到底”,做到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全面过硬,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持续加强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 二是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校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把学校长期积累的各方面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的新优势,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构建更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在不同年代都提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教育主题,引领青年学生全面成长。“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我的事业在中国”“我伴祖国共辉煌”“科学发展,成才报国”“行健新百年,共筑中国梦”等主题教育口号唱响了清华学子服务祖国建设的时代强音。学校继承发扬“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培养特色,对学生提出“两个拥护、两个服务”的基本要求,积极引导广大学生“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干大事业”。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学校始终把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三是始终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校把服务国家现代化作为办学的根本追求和中国特色的集中体现,自觉把一流大学建设放在国家发展的大舞台上,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实现自身价值。学校面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深度参与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军民融合战略,充分发挥有学术影响力、政策影响力和清华特色的高端智库的优势,主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重大需求和国家思想文化建设重大任务,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不断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四是始终坚持改革创新。40年来,改革是贯穿学校建设和发展的主题词,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是我们始终努力的方向。从70年代末的拨乱反正、80年代的综合改革与建设方案,到90年代在“211工程”“985工程”支持下推动学科布局调整、教育教学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科研管理改革,再到新百年在全国高校率先启动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学校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实事求是、敢为人先、攻坚克难,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任务,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先试先行、引领示范。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清华大学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正确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国家、坚持改革创新,向着迈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成为世界顶尖大学的目标不懈奋斗、永远向前,为国家发展、人民幸福、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上谱写出更加绚烂的清韵华章! |
上一篇: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伊格诺西奥·格罗斯曼受 下一篇:自信的清华更开放——清华大学108周年校庆致辞 |
合作伙伴:清华大学
EMBA
总裁班
研修班
工商管理
MBA
清华大学总裁班
金融证券与资本运营
清华大学房地产总裁班
电话:010-64490621 联系人:张老师 李老师 13718663307 13718664757 邮箱:1669736876@qq.com
地址:清华科技园 网址:www.qinghuaedp.cn 清华总裁班网站地图
Copyright清大总裁研修网是专业的总裁培训信息发布平台,主要从事清华总裁班,清华大学EMBA,工商管理总裁班,房地产总裁班,金融PE投资班等高管培训课程的信息发布招生咨询,欢迎您报名学习。详情:清大总裁研修网总裁培训 版权归项目组所有。 冀ICP备2020027759号